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当艺术融入城市发展的“记忆点”_最新资讯

来源:新华日报    时间:2023-06-08 14:53:45

城市理论家刘易斯·芒福德有句名言:城市是文化的容器。他满怀追慕地将古代的城市比喻成“一座戏台”,并提出,城市是改造人类的主要场所,人格在此得以充分发挥,并产生了多种多样的新角色和丰富多彩的新潜力。

作为文化的集中体现,艺术是一座城市不动声色的精神表达。今夏,南京艺术学院520毕业展演嘉年华于疫情后首度“线下回归”,以“520,我爱宁”之名赓续与学子、与城市的约定。近70场展演活动将延续一月有余,今夏南京的文艺大合奏里,注定有一条“溪流”叫作“南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开幕式上,鼓点、声波、灯光的炫彩,舞蹈《万象》中不同肤色学生执手共舞,显露着当代大学生“万象我裁”的自信襟怀。最有名的时装秀今年搬到了南艺后街,让人情不自禁忆起2019年,时装秀在大报恩寺夜幕下演绎的古今对话。

“无界”与“无间”,南艺人谈起嘉年华的愿景时,总绕不开这两个词。把艺术请出殿堂,为市民打造零距离的美育窗口,逐渐形成仪式和品牌、将艺术“固定”为与公众对话的最佳语言——这是南艺嘉年华走过8年来持续返归的初心。

文创集市上,漆艺专业的沈培悦忙着向人们介绍这一“冷门”专业和现代审美的双向奔赴。沈培悦亲手制作的大漆饰品小而美、创意独特而制作精致,让人爱不释手。

在版画工作坊,版画专业学生褚娜拿起一张张作品,向市民介绍哪幅是铜版画、哪幅是丝网版画,这些题材与表现形式多元、色彩缤纷的版画作品,和一般人印象里“木味”“刀味”弥漫的传统黑白木刻,已有很大不同。

南艺强调,举办嘉年华是为了更好地承担起一所艺术院校分享美、传播美、引领美的社会责任,但它所抵达的,其实不止于“美”。在这场具有浓厚符号意义的毕业展演中,它召唤着有关时代、青春、职业理想的一切话题。对毕业学子来说,这是他们人生起承的节点与转合的序章;对公众来说,他们从学生作品中清晰辨认出社会理想的集中投射并为之感动。

美术、设计、传媒类毕业作品联展是历届嘉年华最有看头之处。工业设计学院2020级硕士李爱培的作品《Campsite休闲车》,吸引了奥迪设计师的注意。这件作品以空间变化为切入点,让使用者基于不同活动场景变换汽车空间,集多种场景与功能于一体,同时,又尽力保持汽车作为“移动的雕塑”的整体感与美感。

同为工业设计学院2020级硕士的孙淑怡,立足代际生活经验,设计出一款融实体旅行箱、助力杖、照明灯及App(搭载有关键数据健康监测、同频社交等功能)的游居养老产品服务系统,希望自己这一代人老后仍然能够“看世界”。乡村建设、老龄化趋势、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本届毕设关注的焦点,尿毒症、克罗恩病患者等“小众”群体的生活需求也在作品中被精心观照。

在南艺看来,不止于美,是南艺作为综合性院校举办毕业展演的一大优势。青年学生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用艺术改变生活的创意创新活力,对人性生命的体悟,对产业发展的突破,都是形式美之外更深刻的收获。

观“过去未去”,也看“未来已来”。传媒学院2019级本科生是佳妮的作品《上元寻乐》是一件交互电子书,指尖轻触,即可读取有关元宵节文化的某项知识点。戴上VR眼镜,欣赏虚拟现实艺术作品《圆梦》,传统文化的数字化重生,成为当代高校探索艺术与科技跨界融合前沿实践的生动注脚。

在南艺党委书记俞锋看来,嘉年华走过的8年间,在学科融合、更好满足当代需求的维度上有鲜明的生长。另一个维度的生长是嘉年华在空间上的强力拓展。2019年第四届起,南艺联动大报恩寺文化遗址公园、江东门纪念馆及环南艺文化艺术街区,和德基、金鹰、景枫等主要商业体,今年又拓展到秦淮、浦口、江宁等区,“从南艺到南京”,嘉年华不断辐射生长。

立足城市生长之维,回眸与展望南京从“十朝都会”向“现代文明”的奋进之路,南艺的“一校展演,全城盛宴”或许别有启示。

在南京工作生活的人们不妨问自己一个问题:对脚下这座城市,我们的“记忆点”在哪儿?或许是诸葛亮为南京打的最牛广告语“虎踞龙盘”,是时隔千年氤氲依旧的“六朝烟水气”,是近代以来南京不幸沦为的“悲情城市”,是“大桥”寓言般隐喻的“民族新生”……但对今时今日的南京而言,似乎还需要一种新的身份表达,一种现代都市文化意义上的“显示度”。

平心而论,南京这座城市并不缺少艺术,学生作品的艺术完成度也无法与博物馆美术馆珍藏的大师名作相比。但一方面,它们因具备时代性、创新性和青年性而不容忽视,另一方面,嘉年华其实是通过“场”而非简单的“艺术”,与城市的生长发生关联。人群集聚,气息流动,艺术的“灵韵”释放,原本在社交媒体上一秒划过的艺术作品,因它在肉眼前呈现的直接性,因旁人的屏息驻足而焕发光彩。“场”的存在,使城市得以成为生机涌动的“戏台”,滋养、联结着每一个人。

走过8年,南艺嘉年华称得上是南京城市的IP吗?答案并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它是现代南京的一种表达。如果未来,南京能涌现出更加丰沛的自我表达、更加丰富的叙述语言,在现代意义上更好地“完成”自身,在“历史面孔”之外形成更多元迷人的“折叠感”——那就是城市真正具备活力的信号。

来源:新华日报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亚太洁具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11     
 联系邮箱: 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