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工人日报客户端 记者裴龙翔 “在小小的工位上挖啊挖啊挖,没想到能挖出这么多安全隐患,经过教练指点才发现还有许多自己没找到的,真是让人印象深刻。”汤帅威和上海三菱电机·上菱空调机电器有限公司所设置的“不安全屋”较上了劲。
屋内一处看似寻常的工位,其实或明显或隐藏,囊括了40余处违反安全规定的错误点。小汤第一次尝试,发现了工帽反戴、手套图方便故意剪开口等十余处安全隐患。被告知没找全之后,不服输的他重新接受培训,再次挑战又发现了线棒架末端未封口等多处,却仍旧未能“通关”。RAC车间副主任任继军就站在不远处,看着他围着工位转了一圈又一圈,既不催促也不提醒,眼睛敏锐地捕捉着他遗漏的隐患点。
“实在找不到了,要请教练出马。” 小汤的胜负欲转化成了好奇心,想看看到底有哪些逃过了自己的眼睛,“我倒是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了,经过两次培训,我不信还有多少关键的地方没找到。”随后,教练带着他又找到了酒精应装在玻璃瓶内、移动电具未做绝缘检测等多处高风险点,让他心悦诚服。在教练的指导下,他终于认清了这个工位上大大小小41处隐患。
安全教育如何入心入脑,如何适应年轻职工的学习心理,又如何能达到举一反三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转变?三菱电机空调的“不安全屋”让职工有了沉浸式学习的机会。每年3至7月是企业生产旺季,有大量外包工进入流水线作业,尽管经过短期作业培训和三级安全培训后已经可以上线操作,但对于危险源辨识能力缺失仍然构成一定的潜在安全风险。同时,在职职工的安全再教育也期待创新形式,避免 “老调重弹”。为此,三菱电机空调通过模拟现场流水线作业工艺布局和车间实际工作环境,建立“不安全屋”,使职工在“不安全屋”培训中掌握的安全生产知识能无缝衔接到实际工作中。
走进“不安全屋”,一切和生产现场并无两样,小汤和同事们都觉得环境很熟悉:“这不就是我们的工作区域嘛。”看似是“翻版”,实际上里面设置的设备维修操作和流水线作业两个模拟区,隐藏着生产现场常见、易忽略的安全隐患多达84条。任继军给记者 “剧透”了一部分:“比如气动枪软管过长,易绊脚;回火器未标明更换日期;钻床手柄损坏,钻床运动部位无防护罩等情况。就连现场张贴着的一张破旧宣传画,实际上也暗藏了5S方面的不符合项,非常考验受训员工是否仔细观察,是否有主动辨别安全隐患的意识和能力。”
这里的运行模式同样经过精心设计,设置了“4+3”专项培训考核机制。“4”是指设备、作业、护具和5S四大类现场问题,据此设计出相应的“不安全屋”考核表。“3”是指受训员工进入“不安全屋”后,训练考核共有三轮。第一轮由员工自行查找,第二轮由培训师提示查找,最后一轮是培训师告知受训员工未查找出的问题点,并对受训员工对应的知识盲区进行强化培训。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员工,会安排复训,直到合格为止。根据受训员工反馈,通过连续三轮的测试培训后,他们在观看、参与、体验的过程中,会对事故的危险性和引发的后果有着更为深刻感受和理解,危险源辨识能力明显提高。
有了如同“密室逃脱”一般的学习模式,又该如何最大程度穷尽各种安全隐患?该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孙林军介绍,企业在收集安全隐患的过程中,既参考了较为通用的“安全百错图”,结合国内外企业的先进做法,最后融入了企业的特色进行创新。“比如企业安全体验室中的模拟重物下砸伤演示,我们在工装鞋和普通鞋中各放入一节竹节,然后20公斤的重物在一定高度自由落体下砸,工装鞋中的竹节安然无恙,普通鞋中的则会碎裂,如果发生在人身上,脚趾就会粉碎性骨折。” 孙林军说演示给员工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因为20公斤和下落高度正好和流水线上的压缩机重量及安装位置相同。
通过以点带面,全方位、全覆盖“不安全屋”培训,不仅提高了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辨识隐患的能力,还带动了班组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职工查找隐患和消除隐患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车间每月一次现场隐患排查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新排查出的隐患点会及时补充到“不安全屋”受训科目中。不仅如此,在“大家来找碴”的氛围中,各班组主动参与到《作业活动汇总表》编制工作,每年滚动更新。对查找出的风险均落实管控措施和责任部门,形成风险管控报告。
孙林军介绍,自“不安全屋”运行以来,培训员工已达7300余人次,实现了全员参与覆盖。员工的安全意识及危险源辨识能力有效增强,企业连续多年安全生产事故为零。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亚太洁具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11
联系邮箱: 562 66 29@qq.com